如何打开:
1 OTA服务
ApusIDE组态屏支持通过网络或物联网进行OTA(空中下载技术)更新,允许用户远程对设备进行软件升级。目前支持的协议类型包括FTP、HTTP和HTTPS。通过OTA功能,用户可以高效地管理和更新设备上的软件版本,确保设备始终运行最新版本的软件。
2 OTA服务器搭建
2.1 服务器搭建
为了实现OTA更新功能,需要搭建一个支持HTTP或FTP协议的服务器。
选择服务器类型:
根据您的实际需求,可以选择搭建本地服务器或云服务器。以下是两种服务器搭建方式的对比和适用场景:
服务器类型 | 特点 | 适用场景 |
---|---|---|
本地服务器 | 需要自行购买和维护硬件设备,适合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且有固定网络环境的用户。 | 企业内部网络环境,对数据安全和隐私要求较高的场景。 |
云服务器 | 无需购买硬件设备,按需付费,易于扩展,适合需要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的用户。 | 开发测试环境、中小企业或个人开发者,需要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的场景。 |
在本地WINDOWS环境下搭建HTTP/FTP服务器的教程,可以参考这里。
在云服务器上搭建OTA服务器的教程,可以参考这里。
配置服务器文件目录:
在服务器的本地路径下创建多级目录结构,例如“releases/vX.X.X”,其中“vX.X.X”代表版本号。每个版本号文件夹下应包含两个文件:upgrade.tar.gz
和MD5.txt
。如下图所示:
每个版本号文件夹下有两个文件:upgrade.tar.gz和MD5.txt,如下图所示:
2.2 更新包发布
更新包的发布需要将打包好的软件更新文件上传到服务器的指定目录中。以下是具体步骤:
导出程序更新文件:有关导出程序更新文件的教程,请参考第一章1.6 中的U盘更新部分。
打包更新文件:使用7-Zip或其他压缩工具将平台导出的更新文件打包并压缩成upgrade.tar.gz
文件。通过7-Zip生成对应的MD5.txt
文件,用于验证更新包的完整性。有关打包更新文件的教程,可以参考这里。
上传更新包:将upgrade.tar.gz
和MD5.txt
文件通过SCP或者U盘等方式上传到服务器的对应版本号目录下。例如,对于版本号为“1.0.0”的更新包,应上传到releases/v1.0.0
目录下。
确保服务器的文件路径和权限设置正确,以便设备能够正常访问和下载更新包。
3 OTA设置
3.1 OTA功能设置界面
-
打开或关闭OTA服务。
-
设置OTA服务器地址、用户名和密码(如适用)。
-
选择更新模式等参数。
在上面可以打开或关闭OTA服务,设置OTA服务器地址,用户名和密码,更新模式等参数。
注意事项:
服务器地址为必填项。 如果用户名和密码为空,则无需填写。 修改设置后,务必点击“保存设置”按钮,否则修改将不会生效。
3.2 更新方式
定时更新:HMI于每日固定时刻访问OTA服务器进行更新包检查,如需有更新则下载更新包。
周期更新:HMI间隔固定时间访问OTA服务器进行更新包检查,如需有更新则下载更新包。
手动更新:用户点击更新按钮,进行更新包检查,如需有更新则下载更新包。
3.3 安装方式
常规模式:通常情况下,下载更新包后通过系统变量“$otastatus”,开发者给用户提供更新包就绪提示,确认后进入安装并重启。
无人值守模式:开启此模式后,系统能够在无人监管的情形下自动执行更新包的检查、下载、安装和重启。
手动模式:手动更新后确认安装并重启。
4 OTA系统变量
Apus IDE开放了整型变量“$otastatus”,借助对该变量数值的监测,可以判断HMI当前的OTA状态。
$otastatus:整型变量,用于表示HMI当前的OTA状态。
-2
:配置错误
-1
:下载失败
0
:没有更新
1~99
:更新中
100
:下载完成
200
:下载完成等待安装
300
:版本已更新至最新
$otamag
:字符串变量$otamag
中会携带错误信息,用于帮助用户诊断问题。